|
|
|
內(nèi)容提要
《新京備乘》,民國南京地方志。輯者陳乃勛于民國十八年(1929)“授代第三專稅局務(wù)”。此時(shí)他雖年已六十,然“憶昔山川登眺,每眈康樂清游,杯酒縱橫,未除元龍豪氣。撫白馬紅羊之劫,感慨滄田;訪龍?bào)椿⒕嶂z,欷歔故壘。漫為札記,藏諸巾箱”。后來他將書稿示其姻親杜福堃,杜氏為之而補(bǔ)綴亡佚,“復(fù)發(fā)其舊所藏書相與考訂”,“裒然成帙”,于民國二十一年由清秘閣南京分店鉛印,民國二十三年重印。該書內(nèi)容專以金陵為限,除歷史記述外,上限始于明清之交,下限迄于民國十九年(1930)。凡3卷。上卷11門,收錄城治(附故城)、山水、古跡、名勝、園第、祠宇、寺觀、陵墓、公廨、街坊(附橋)、井泉共253條;中卷4門,收錄建置、政聞(附官制)、掌故、人物共60條;下卷7門,收錄藝文、金石、名人軼事、風(fēng)俗(附游觀)、災(zāi)劫、物產(chǎn)、雜摭共104條。該書資料采摭繁富,紀(jì)述精詳,堪稱100年前南京古跡遺存的全真記錄?!墩乒省芬婚T還收錄了一些稀見的太平天國史料,如《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始末》、《討滿清詔》、《祭明太相寢陵文》、《太平天國政教一斑》、《錢江興王策》、《石達(dá)開復(fù)曾國藩書》、《李秀成招降趙景賢文》、《李秀成諭李昭壽文》、《蘇州王畹上忠王取上海策》等,對太平天國史的研究頗多裨益。 目錄 《新京備乘》卷上 城治(故城附十二則)3 金陵述名3 上元、江寧二縣沿革3 南京城4 豐潤門海陵門武定門5 聚寶門5 越城5 石頭城6 臺城6 冶城7 白下城7 虎口城7 天保(一作堡)城地保城8 山水(二十則)9 鐘山9 龍廣山9 覆舟山9 雞籠山10 獅子山(舊名盧龍山)10 直瀆山10 幕府山10 攝山11 方山11 牛首山11 三山12 秦淮原名12 秦淮水源13 東水關(guān)13 青溪14 楊吳城濠14 運(yùn)瀆14 潮溝15 護(hù)龍河15 進(jìn)香河15 古跡(二十二則)16 龍?bào)蠢?6 周孝侯臺16 謝公墩16 新亭17 烏衣巷17 桃葉渡18 邀笛步18 千佛巖18 白鷺洲19 放生池19 半山亭19 剖心處19 明故宮20 舊王府20 鼓樓20 大鐘亭21 血跡石21 附錄左文襄《靖難忠臣血跡碑記》21 子午石22 監(jiān)生石22 南市樓22 院門口22 碑亭23 名勝(十二則)24 北極閣24 雞鳴寺24 翠微亭25 掃葉樓25 鳳凰臺25 雨花臺25 莫愁湖26 玄武湖26 三宿巖27 燕子磯27 三臺洞27 金陵四十八景28 園第(十三則)30 瞻園30 隨園30 詩之窟30 愚園31 劉園31 薛廬32 韜園32 六王府第32 第一公園33 鼓樓公園33 秦淮小公園33 五洲公園34 中山陵園(恭錄《總理奉安實(shí)錄》)34 一、 陵園緣起及其界址34 二、 陵園內(nèi)馬路工程35 三、 陵園內(nèi)園林事業(yè)35 附記農(nóng)藝概況36 附陵園全部設(shè)計(jì)(摘錄《奉安日刊》)37 祠宇(十八則)38 張王廟38 五顯廟38 青溪小姑祠38 十廟口39 毛老人廟39 鐵關(guān)帝廟39 天喜長生廟40 泰厲壇40 定湘王廟40 雙忠祠40 二忠祠41 方正學(xué)祠41 三公祠41 黃武貞公祠41 顧亭林先生祠42 曾文正公祠42 浙江烈士祠43 玉梅花庵43 寺觀(十二則)44 報(bào)恩寺44 高座寺(附永寧寺)45 瓦官寺45 棲霞寺47 靈谷寺48 古林律寺49 朝天宮49 永濟(jì)寺49 承恩寺50 清真寺鎮(zhèn)遠(yuǎn)庵50 妙相庵50 毗盧禪寺51 陵墓(十三則)53 吳大帝陵53 晉贈(zèng)驃騎將軍溫忠武公嶠墓53 附錄重修晉驃騎將軍溫忠武嶠墓碑記54 吳折沖將軍甘寧墓55 晉贈(zèng)宏農(nóng)太守郭璞墓56 晉贈(zèng)侍中驃騎將軍卞忠貞公壸墓57 晉梁州刺史甘敬公卓墓57 宋秦檜墓58 明太祖孝陵58 明方正學(xué)孝孺墓59 清張文祥墓60 湘軍陣亡將士公冢60 粵軍建國烈士墓60 總理陵墓(恭錄《總理奉安實(shí)錄》)61 公廨(六則)63 江寧縣署63 江南貢院63 縣學(xué)64 江南織造署局64 湖南會(huì)館65 千倉山館65 街坊(橋附十六則)66 長干里66 地以人名66 御街66 講堂大街67 羅絲轉(zhuǎn)灣67 大香爐67 顧樓68 狀元境68 玉壺坊68 橋68 青溪七橋68 淮青橋69 利涉橋文德橋武定橋69 大中橋69 長板橋69 笪橋69 橋棚70 井泉71 燕支井71 甘露井71 古井71 楊公井72 八功德水72 湯泉72 永寧泉73 玉兔泉73 普生泉73 《新京備乘》卷中 建置(十四則)77 鳳池書院77 鐘山書院77 尊經(jīng)書院78 惜陰書舍78 文正書院78 官書局79 圖書館79 通俗教育館80 馬路81 造幣廠81 滬寧鐵路81 江寧鐵路82 南洋勸業(yè)會(huì)83 民國紀(jì)元之南京臨時(shí)政府83 政聞(官制附十則)85 厘捐沿革85 曾文正達(dá)政體85 治淮先論86 劉忠誠、張文襄、盛宣懷保護(hù)東南86 附錄劉忠誠公電復(fù)李監(jiān)帥(庚子五月廿八日)87 寄蘇、皖、贛三省司道(庚子六月初一日)87 附錄庚子拳禍東南互保之紀(jì)實(shí)(錄《惜陰堂筆記》)87 附錄張謇自訂年譜(錄《凌霄一士筆記》)89 附錄沈寐叟先生年譜(王蘧常撰,錄《凌霄一士筆記》)89 劉忠誠公雍容坐鎮(zhèn)89 官制90 明考試僧官(錄《待征錄》)90 兩江總督90 蘇、寧、皖布政司分理90 江安督糧道91 長江經(jīng)制水師91 掌故(十六則)93 南朝太學(xué)考(錄《史學(xué)雜志》)93 一、 立學(xué)沿革93 二、 官師94 三、 學(xué)生96 四、 議禮(附議歷法及修禮書)97 五、 講學(xué)98 周鐘、項(xiàng)煜之死(錄汪景祺《西征隨筆》)100 洪承疇病目本101 洪承疇請守制本101 王錫侯《字貫》案十一月十八日廷寄(由軍機(jī)處檔案輯出)102 附節(jié)錄《史學(xué)雜志》記王錫侯《字貫》案103 輯錄徐述夔詩案(《掌故叢編》是案官牘不數(shù)十件,茲擇錄四篇,附列供詞, 以為要?jiǎng)h)104 江寧布政使陶易折104 十月十八日廷寄107 大學(xué)士九卿會(huì)奏折107 附錄陶易供詞二則108 大學(xué)士阿桂等奏會(huì)訊徐述夔案分別擬議折109 附錄陸琰供詞三則114 輯錄殷寶山案(錄《掌故叢編》官牘二篇)115 江蘇學(xué)政劉墉折115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廷寄115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始末115 討滿清詔(錄《太平天國文鈔》)116 祭明太祖寢陵文(錄《太平天國文鈔》)117 太平天國政教一班117 錢江興王策(錄《太平天國文鈔》)120 石達(dá)開復(fù)曾國藩書123 附曾國藩原書124 李秀成招降趙景賢文(錄《掌故叢編》)124 李秀成諭李昭壽文125 蘇州王畹上忠王取上海策(錄《太平天國文鈔》)126 人物(節(jié)烈、遺逸、武俠、方外二十則)127 右節(jié)烈127 焦游擊127 柏川橋、通濟(jì)門橋乞丐盡節(jié)127 秦文愨公為高祖母方氏殉節(jié)陳情請旌127 附錄秦文愨公請旌表奏折128 上元縣令劉同纓罵賊捐軀128 江寧府教授歐陽晉死節(jié)129 張烈士129 夏運(yùn)同鳴之129 朱九妹130 斷指生130 右遺逸130 顧亭林先生130 杜茶村先生131 清陳可園處士墓志銘131 清道人遺集序132 右武俠133 楚壯士(錄《靖江閣集》)133 甘鳳池略傳(錄《金陵文鈔》)134 羅彬文傳135 張文祥傳(桐城陳劍潭著錄《今虞初志》)136 右方外140 異僧140 西域僧140 八指頭陀140 《新京備乘》卷下 藝文(十七則)145 南監(jiān)史談(錄《史學(xué)雜志》)145 《金陵志乘》之回溯151 《江蘇通志》之編纂152 《哀江南曲》154 《新樂府》155 《續(xù)樂府》156 翼王石達(dá)開詩156 忠王李秀成《感事》詩157 附苗沛霖詩157 祈文端公嶲藻《哭弟文節(jié)公宿藻》詩157 附《方俊請撤銷陸建瀛恤典疏》158 《謁向張兩忠武公祠》159 《題津逮樓〈哭書圖〉》159 《白下新春詞》159 《南京宮詞》160 曾文正公與民同樂160 顧石公以詩名160 梁公約《紀(jì)災(zāi)》詩160 金石(十則)162 天璽碑162 梁蕭秀石闕頂盤天祿獸162 附錄《清田其田石獅子記》162 建康古井欄歌(湯貽汾為井天翁十一井床題)163 元代石敢當(dāng)165 報(bào)恩寺碑165 明教坊司題名碑記165 附錄南京古物保存所古物說明書附言165 明冶山八卦石166 曾國藩修治金陵城垣缺口碑記166 附錄曾國荃長勝煥字營攻入龍膊子地道缺口死事弁勇合瘞碑志166 幕府山摩巖167 明故宮發(fā)掘古物(南京古物保存所主任衛(wèi)聚賢與民生報(bào)記者談話,錄《史學(xué) 雜志》)167 名人軼事(十二則)170 于清端公軼事三則(于青天魚殼為壽于青菜)170 陳恪勤公之鎮(zhèn)定171 顧秋碧風(fēng)趣172 袁子才斷獄二則172 張忠武公之驍勇173 張忠武公澤及枯骨174 曾文正公之逸趣二則174 汪梅村漱泉高風(fēng)174 沈文肅公之肅175 劉忠誠公五至江南175 樊樊山方伯批牘175 馬牧師176 風(fēng)俗(游觀附十六則)177 賽會(huì)177 茅山會(huì)177 老郎會(huì)178 盂蘭會(huì)178 摸秋178 送灶日178 禱雨178 婚禮179 新婦入門179 喪家僭禮179 食餌179 教門180 秦淮佳節(jié)(游觀附次)180 秦淮燈船180 笪橋燈市181 鼓書181 災(zāi)劫(六則)182 文德橋再度慘劫182 沙洲圩182 馬鞍山火藥局焚炬182 太古碼頭183 開濟(jì)兵艦炸沉183 癸丑之役183 物產(chǎn)(十一則)185 緞品185 折紙扇185 雨花石185 黑紗包頭186 太子參186 私荷私藕186 果實(shí)186 米187 膳品187 時(shí)蔬187 江南蔬菜187 雜摭(三十二則)189 沈萬山薈記(九則案萬山應(yīng)作萬三,具見《史學(xué)雜志》第一卷第二期解釋)189 明太祖祀灶文190 明初俗諺191 史閣部后嗣191 朱草衣嫁女191 張澄齋之義行191 太平天國法古從今192 洪秀全與駱秉章軼事192 刺馬案述異192 惡丐193 妙耳山庵僧紹宗及曲學(xué)如之冤獄193 李夫人信佛厲俗195 附錄沈惟賢撰《放生記》195 舊藩署瞻園對聯(lián)196 下關(guān)救生局對聯(lián)196 挽曾文正三字經(jīng)成語196 左文襄公自挽197 諺讖197 沙嫩197 一材一技197 刻書匠197 門神198 鐵和尚198 銅人198 飛來剪198 藤杖殉葬復(fù)活199 漢西門199 黑市199 問柳199 衙門更鼓200 物產(chǎn)以地名200 窖金200 首都地理常識200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