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內容簡介 《淮陰侯列傳》是楚漢戰(zhàn)爭的重要記錄,經研究發(fā)現其中不合理的內容甚多,與整個楚漢戰(zhàn)爭的其他記載無法吻合。故以此列傳為主線,將整個楚漢戰(zhàn)爭與列傳記錄逐一考證,無誤者予以確認,有疑問者設法找出差錯何在,正確的情況應該怎樣。最終根據歷史記載給韓信的歷史功績定位,并指認誤記的原委。 2.前言 《拷古筆記——淮陰侯韓信歷史真相大揭秘》終于要跟讀者見面了。本書原作《淮陰侯列傳考察報告》,沿用了菜九一貫的以輕松的筆調考據歷史的風格,所以定義此作為市場型學術讀物。但《淮陰侯列傳考察報告》這個書名一點不市場化,所以輾轉年余尋不到接受此作的出版單位,直到找到東南大學出版社社長助理張煦老師。張老師是市場書老手,經其法眼,確認為市場書,只是書名毫無市場氣,于是張老師信手拈出個“拷”字,就把拙作上下求索式的考據過程傳神般突出出來,顯然更接市場地氣,可謂一字之師。 本功課以日人瀧川資言的《史記會注考證》本為底本,以《淮陰侯列傳》為主線系附相關史料,自己對史料的研讀則穿插其間。為了便于理解韓信所處的時代及事件的發(fā)生背景,在多個地方附上同時期同事件的相關史料,以《史記》的順序為序,即先本紀、再表、再世家、再列傳。根據多年《史記》浮沉,感覺《史記會注考證》無論是用字還是句讀,都長于其他各本,對于理解古文古事大有補益。此底本正好又綜合收錄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與心得,使用起來特別方便,本書也多處引用到這些前人心得,所以應該向瀧川資言前輩特別致敬一下才好。 本書是《重審韓信罪案》的后續(xù)工程,《重審韓信罪案》是為了還劉邦一個公道而作。 不知從何時起,丑化矮化劉邦成為一種時尚,但凡有什么品格低下的事,都會拿劉邦舉例。菜九因作《秦楚綱鑒》,仔細打理過劉邦時代的全部歷史資料,越來越感覺到劉邦那個漢高祖的高,真的是當之無愧的。菜九便從原來的鄙視劉邦轉為崇敬劉邦,于是有了針對那個時尚的反動之作《漢高祖招誰惹誰了》,并認為劉邦名聲的好壞,實在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劉邦這個名聲很壞的古人,應該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先。但因為《漢高祖招誰惹誰了》一文沒有直面劉邦的殺功臣問題,所以還是不能服人的。因為這個問題不解決,劉邦的正名工作就不可能徹底,而這個問題又是以韓信被殺為首要,所以必須面對。大約五年前,為了替劉邦正名,必然要觸及韓信之死,于是有長達五萬字、近乎小半本書規(guī)模的《重審韓信罪案》之作,算是對殺功臣一事作了交代,大體洗脫了劉邦的污名。寫作《重審韓信罪案》之時發(fā)現,即使是韓信的最終結局,也必須回到整個楚漢戰(zhàn)爭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必須梳理韓信的整個軍旅生涯,不如此則不可能有所謂的正解。正因為必須反復回到戰(zhàn)爭年代中的寫作過程,也基本上把韓信的歷史摸了一遍,徹底清理韓信的歷史也初具了條件。因為在過程中發(fā)現韓信史跡中的不實部分比預想的還要多,不僅韓信的罪案有假,整個軍事生涯里的假,也不在其結局虛假之下,于是自然萌生出將韓信的整個歷史做個總體清理的念頭。最初為此清理工作起名為“淮陰侯列傳的拆卸與拼裝”,后來覺得,考察報告更貼切,考察報告的核心就是一個拷字,其宗旨是對相同時期的史料反復考索,完成給淮陰侯韓信的再定位。這一個時期的整理顯示,《重審韓信罪案》中還是存在很多缺陷,但因總體方向與思路是正確的,所以本書大量沿用其內容。 整理時發(fā)現,韓信史跡考索起來絕非易事,里面真真假假、盤根錯節(jié),非常棘手,作《重審韓信罪案》時所發(fā)的感慨——整理漢初歷史的一大難點在于,現有的記載不可靠者為數不少,但還是要用這種不可靠的資料去推演當時的歷史情狀。這是因為除了這樣有疑問的資料之外,我們更是一無所憑——至此越發(fā)令人無奈。所以此番檢點《淮陰侯列傳》,還是免不了要用有疑問的資料梳理有疑問的歷史記載。其實,菜九早在作《秦楚綱鑒》時,就已發(fā)現韓信事跡里的水分。因為仔細梳理楚漢歷史,必然要把各個歷史事件的全部資料集中排列,這樣就發(fā)現了很多以往沒有被人們注意到的問題,其中就有韓信問題。菜九最初發(fā)現韓信滅齊的事跡不是那么可靠,于是作《漢滅齊戰(zhàn)役考釋》,以為對韓信而言無論滅齊是過是功,都是漢統(tǒng)一部署的結果,功過不得歸韓信一人。日后出于為劉邦正名而作《重審韓信罪案》的信心亦肇始于此。神話的一大特點是,一旦出現部分崩塌,神話的整體崩塌也只是時間上的事了。發(fā)現韓信的功勞有被夸大的嫌疑,接下來自然會發(fā)現史料中夾雜的其他假貨,接下來自然要動搖韓信的崇高歷史地位。一俟涉及否認韓信的崇高地位,無疑是捅馬蜂窩、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韓信地位的崩潰,將置那些吟詠他的前賢于何地。肯定會有讀者大興問罪之師,難道蘇東坡還不如你之類的話絕對不會少。蘇東坡也是我非常景仰的前輩高人,但不代表他對這段歷史的考察下得功夫比我深。所以不管多大的牌子,如果功夫沒有下到,在這一點上不如我的可能性還相當不小呢。 之所以會發(fā)生韓信問題,是有人試圖傳遞一種歷史錯覺,即天下是韓信一個人打下來的。兩千年的歷史過程表明,這個“有人”的這一企圖大致實現了。與劉邦同時代的韓信不僅是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更是神一樣的軍事天才,自古以來就有軍神之譽。千百年來吟詠韓信的詩文數不勝數,其出發(fā)點正是基于上述認知。根據歷史記載,漢定天下的主要功勞都歸到韓信身上,而就是這樣一個不世出的功臣,居然被冤死了。難怪史上的吟詠出奇得多。菜九段客串歷史研究有年,從生手變成拆解資料的熟手,發(fā)現個問題就上去弄一下,往往收獲頗豐,覺得秦楚之際的歷史真是四面漏風,處處窟窿。有人,大概是暴同先生,對當代史的某些見解就像是替菜九總結了這個現象,其曰:“歷史研究的科學方法應該是,對待不確定的歷史記錄,其有疑問的每一件事,需要問一問、考察一下,有沒有這件事,這件事站得住站不???和其他事情有沒有矛盾?怎么來判斷這些問題?”菜九的功課正是循著這樣的路子走的,區(qū)別在于,歷史記錄倒是確定的,只是實在難以接受,在無法直接否定的情況下,只有通過與相同時期的其他史料相勘比而定其真?zhèn)巍?/div> 韓信所處時代是個劇烈動蕩的歷史時期,其歷史的發(fā)生背景就是秦末戰(zhàn)爭,這段歷史時期貌似特別清楚,但將其頭緒繁多的記載靜心打量,便會覺得紛亂如麻,疑問如云。而且往往要為理清一個疑問要回到整個歷史過程,真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還有就是,一個史料被證偽了,全部史料都受牽連受震動,整個歷史時期都需要重新審視,重新構建??疾祉n信事跡就要處處與其發(fā)生背景相對照,流傳下來的韓信事跡究竟是歷史還是神話,就要看這種事跡與秦末戰(zhàn)爭的契合程度如何。如果出現過于背離的情況,就要考慮其是否有文藝創(chuàng)作的成分。經考察,《淮陰侯列傳》正是創(chuàng)作大于真實的篇什。孔夫子說過猶不及,《淮陰侯列傳》因為過分夸大了韓信的功勞,最終反而連其真實的功勞也被掩蓋了,也被質疑了,孔圣人的話豈虛言哉? 本考察是個標準的胡子工程,耗時長難度大。在做這項工程時,因發(fā)現了一些重要問題,又陸續(xù)做了《清理陳豨亂象》《讀〈傅靳蒯成列傳〉》《千古誰識拜將臺/千古誰識追韓信》《千古奇冤話魏豹》及《千古誰識漢滅趙》等獨立專題,這些專題討論都與《淮陰侯列傳》有重大牽連,現在做整體上的綜合考察,上述專題形成的成果將一并納入,各專題的細目將以附錄的形式附于書末。以上各篇及書中提到的菜九拙作,均可通過網絡檢索而得,不再出網絡鏈接。 《漢滅齊戰(zhàn)役考釋》是菜九對韓信史料真實性懷疑的起點,《略論漢定天下過程中的呂氏武裝》一文是菜九對韓信功績大小懷疑的起點,現在看來雖然二文有很多不足,但大方向總體上沒有錯,故將二者的細目附于附錄。在辨?zhèn)握鐒e工作的同時,還要穿插為司馬遷誤判的辯白工作。考察韓信史實、評判韓信功績,不是考察韓信就可以完成的,也必須考察劉邦的、呂澤的、陳豨的、曹參的等等同時代的重量級人物,不如此則無法進行。 為了加強本書的直觀性,在部分文字處植入相關圖片,以加深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尤其是顯示相互位置的示意圖,其原始創(chuàng)意均來自網絡,雖不代表菜九同意其所繪內容,但會盡力讓行家修飾到菜九理解的樣子。 菜九曾經說過,搞研究也是個力氣活。而考察韓信事跡已超過了菜九力氣之上限,難免狼狽茍且,搞得很難看。只是覺得如果因為氣力不夠而將已有之疑慮置之不理,未免良心不安。所以盡管力氣不濟,也只能勉力而為,至于為得毫無美感,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 現以《重審韓信罪案》的感慨結束這段文字:菜九執(zhí)意打理韓信史料,也擺脫不了這種用有問題的史料來推導史料的真?zhèn)蔚淖雠桑虼巳粝攵ò?,亦難矣哉。只是世上有許多事,并不能等到萬事俱備才可以動手去做,那樣的話,將無事可做。所以,盡管菜九知道事情不容易做,也只得硬著頭皮勉力施為。至于效果如何,各位看官不妨各自評判。 菜九段 2015.10初稿 2017.3終稿于南京 |
|
| ||||||
|
| ||||||
|
| ||||||
|
| ||||||